深圳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既抓好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也抓好商业模式和管理的创新,大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楼宇经济、海洋经济、飞地经济等经济形态。
2023年深圳市海洋产业招商大会,现场共签约13项合作协议,举办海洋产业合作启航仪式,推动建立蓝色战略合作关系,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地深圳,为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再注澎湃动能。
深圳正在加快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优化海洋科技创新生态,让“蓝色血脉”日益壮健,努力打造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地、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海洋国际交流合作的先锋地,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2023年前10月,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2406.15万标箱,小漠港区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同比增长136.65%,创历史新高,实现港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跨越;2023年12月22日,中国海油宣布,南海东部油田年产油气已超2000万吨油当量,同比提前超10天,连续两年实现2000万吨以上,产量再攀新高峰。
深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培育壮大海洋现代服务业、海洋工程和装备业、海洋电子信息业、海洋生物医药业等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在海洋渔业方面,2023年5月深圳成功举办了首届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吸引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展商参会,展会达成意向交易额103亿元,现场交易额5827万元,线上商城成交额323万元,为开拓渔业消费市场、促进渔业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船舶集团深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落户深圳以来,公司围绕智能船舶、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工厂、水下作业装备、高精度控制、惯性测试与仿真等领域积极探索实践,现已成功开发船舶建造多域实时安全智能管控系统。
海洋科技创新动能强劲
2023年7月,深圳海洋大学建设项目正式动工,总投资约60.53亿元,预计2025年7月一期工程部分建成投入使用,2026年一期工程全面建成投入使用。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深圳海洋大学筹建负责人林间在做客南山区院士讲堂时曾表示,目前已有23位国内的两院院士和国际院士有意到深圳海洋大学工作。
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正在加快建设,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的突破,深圳的创新基因在海洋领域得到充分体现。截至2022年底,全市已建75个涉海创新载体,包括5个国家级载体、22个省级载体和48个市级载体。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博物馆、现代海洋产业试验场建设加快并取得重要突破。
在南方科技大学的支持下,深圳海洋大学的建设正在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积极推进。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深圳海洋大学采用了创新理念,将“大数据+海洋”“计算机+海洋”融入教学体系,重点培养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还能在气候研究、海洋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深圳市批准设立的新型事业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研究院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的海洋科技研究院,依托海洋大学的人才、技术、环境等优势,重点围绕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生态环境等领域方向,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愿与相关企业开展合作,产学研用,合作共赢。
海洋合作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3中国海博会成果丰硕,国际展商超100家,展览规模刷新纪录,展商数量、首发产品、技术数量均创新高,有效促进了国内外海洋经济领域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交流。
深圳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对外交流合作,搭建区域性海洋事务合作平台,今年以来成功举办中国-欧盟“蓝色伙伴关系”论坛、国际渔业博览会等活动,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2023中国海博会上闪耀的科创“明星”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是中国船舶集团摘取世界造船业三颗“皇冠明珠”的“扛鼎之作”。这座“海上现代化城市”,也带动了中国船舶工业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中国海博会的众多展商藉此找到了商业合作的新舞台、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中国南山集团旗下华南建材,为邮轮提供了先进的内装总包服务,打破了国际造船业技术垄断;海克斯康集团旗下海克斯康数字智能,提供了覆盖设计制造到施工移交全流程的“智慧船厂”。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主任陈永顺认为,“中国海博会作为海洋领域展示、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在推动海洋强国战略、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促进全球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