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集团特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劳动模范、长三角大工匠……在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搭载部埋弧焊接三班班组长李勇身上有着各式各样的技术职称、荣誉头衔,或许没人能够精确地细数。从一个小学徒到特级技师,深耕焊接技术40年,他怀揣着怎样的梦想,又是如何一一实现的???
图说:?李勇在进行焊接作业。受访者 供图
立志吃透这碗饭
早在同龄人还在享受知识灌溉的时候,年仅16岁的李勇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边做工边参加技校学习。记忆中看到过烧电焊火光四射,李勇便凭着这一印象选择了电焊工作,一干就是40年。
焊接时腿要站得稳,手持焊枪,胳膊不能抖。有时在封闭空间里,温度非常高,几个小时焊接下来,衣服被汗水浸透。正是在那样的严苛环境下,李勇磨炼出了高超的技艺。
1996年,李勇参与“三峡船闸人字形闸门制造”重大工程。他带领一支临时组建的小分队,16天内将埋入地底的4个底座全部焊接完成,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虽说技术过硬,但对造船,李勇是新手,“那时几乎每天下班回家后都自学到第二天天亮”。他至今还记得,外高桥船厂的第一条船出坞前,有一条100毫米长的横焊缝始终不过关,多位“资深”老师傅都搞不定。他主动请缨,一次合格。经此“一战”,李勇成了厂里的焊接“明星”。
言传身教传帮带
带徒传技,是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2016年,李勇成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入团队的大多是刚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年轻人。
迄今为止,李勇培养的焊工超过1000余名,其中出了1名上海市首席技师、1名特级技师、5名高级技师。他们一起攻克了“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工程、超大型箱船抗扭箱厚板焊接等多项技术难点,为批量建造大型船舶储备了宝贵经验。
工匠精神铸精品
大型邮轮被誉为造船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2019年10月,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外高桥造船厂开工建造。邮轮为控制重量,甲板厚度最薄处仅5毫米,极易出现焊接变形。李勇班组作为搭载焊接的中流砥柱,几个月内开展了上百次焊接试验,反复调节数值,最终发现了材料短时间不均匀加热导致钢板上下弯曲产生波浪变形这一关键技术堵点,并成功试验出应对解决的工艺。
李勇在实践中总结归纳经验,编写了多部培训教材和大型邮轮焊接标准作业指导书,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对待工作他不仅敬业,更追求“精业”。“思维要创新,产品才有更高的品质,带教的徒弟才能经得起考验。”凭借执着的工匠精神,他用手中的焊枪铸就了“中国制造”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