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骑牦牛,放牧高原,用潇洒倜傥来形容索南仁青,一点不为过。他来自青海果洛,刚及弱冠却已是患病之身——感染了泡型包虫病,俗称“虫癌”。这种病不痛不痒,但危害很大。索南仁青的村子,就发生过全家11口人有9口逝于虫癌的案例。去年12月,索南仁青同13位老乡一道,来寻求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团队的救治。
第一次见到董家鸿院士,索南仁青是陪床家属。他的弟弟因为包虫病,经过达日县、果洛州两级转诊,至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2023年11月25日,赴青海帮扶清灭包虫病的董家鸿院士团队,为其开展了精准肝切除手术。帮助妈妈照顾弟弟的索南仁青,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却是包虫病发病6年之久。
“我每天跟着哥哥嫂子一起放牧牦牛。”索南仁青说,初中毕业后,他就开始参与集体放牧工作补贴家用,身体一向很好,直到2017年,“感冒得难受,就去县医院检查。”最终,索南仁青被确诊为肝包虫病,病灶尚小,先服药治疗。隔年,他感觉上腹部有痛感,再行检查后,被转诊至西宁市接受检查,结果已经严重到当地无法手术。同时,就读高二的弟弟也被确诊肝包虫病,给一家人带来双重打击。
前往青海开展医疗帮扶的董家鸿医疗团队,为这个高原上的游牧家庭重新点亮了一盏灯。董家鸿在为索南仁青弟弟查房时,顺便查看了他的影像,明确表示还有手术机会。最终,在当地政府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联合保障下,索南仁青一行13名在当地已经明确无法救治的包虫病患者,被转诊至北京接受诊疗。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社会服务部联合同心共铸中国心基金会等社会资源,为他们解除了费用之忧。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为分级转诊的包虫病患者开通了住院、检查绿色通道。索南仁青的术前结果很快反馈回来,肝胆胰中心副主任医师王良查看影像数据后,眉头紧锁——包虫已经侵犯了门静脉主干、左支、右支,造成了门静脉海绵样变。“最凶险的是,包虫侵犯了下腔静脉,只差一层薄膜,就侵透了。”王良说,棘手的问题还包括侵犯右肝管、胆管汇合部、右肝整体被包虫侵蚀了。
两次多学科联合讨论、大查房后,董家鸿团队最终拟定了离体肝切除余肝移植的手术方案——这一世界级难度的手术于2011年首次被应用于治疗终末期肝包虫病患者后,成功挑战了“虫癌”诊疗的极限,为生命带来一道曙光。
“手术最大的难点在于血管重建,手术团队不仅要精准地离断包虫病灶与肝脏的主干血管,还要对血管进行重建,对胆道进行重建。这好比房屋的四梁八柱破损了,要重换一批,同时要和地基吻合上。”肝胆胰中心执行主任卢倩说。手术由董家鸿、卢倩主刀,副主任医师徐光勋、王良等配合,进行了17个小时,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