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病因复杂、严重失能失智的神经变性疾病,不仅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进一步推动阿尔茨海默病防治工作,《2024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膳食与营养报告》日前在上海发布。
报告显示,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存在显著的不平衡现象。尽管患者在谷薯类和畜禽肉类的总体摄入量上基本符合推荐量,但在具体食物种类的选择上却存在明显偏差。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对全谷物和薯类的摄入量远低于指南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食的整体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此外,在蛋类、水果、鱼虾、蔬菜及奶类等富含多种营养素的食物摄入方面,患者普遍摄入量不足,远低于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异常偏高,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9倍,这种不均衡的膳食模式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在能量摄入方面,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担忧。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人均每日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仅为1128.1千卡,远低于老年人群的膳食推荐摄入量,也低于2015年全国老年人群的平均膳食能量摄入水平。这表明,患者在能量摄入上可能存在不足,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
此外,本次调查还揭示了膳食炎症指数与患者认知障碍风险之间的密切关系。数据显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患者的DII平均值高达2.46±1.73,这一数值不仅远超一般老年社区居民的DII水平(-0.57±1.44),也高于美国社区老年人群的DII值(-0.19±1.98)。
“这意味着,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群体在日常饮食中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促炎性质的食物,而这种饮食习惯很可能成为加剧其认知障碍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王刚说。
为此,王刚建议,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患者应更加注重平衡膳食模式的构建。通过增加全谷物、薯类、果蔬、鱼虾及奶类等健康食物的摄入,减少促炎性食物的摄入比例,以降低饮食对身体炎症的影响,从而维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应密切关注能量摄入情况,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支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解恒革表示,加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膳食与营养的重视与关注,将是推动健康老龄化进程、显著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步骤。他呼吁,社会各界紧密合作,共同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包容的生活环境。